
[文件材料]学校部团十五大期间有关宣传工作素材
团中央文件日期:2003-07-14
一、理论学习教育活动 五年来,共成立各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类社团5000余个,举办各级各类理论学习研究活动近2万场次,编辑各类理论学习刊物3000余种;建立理论学习研究网站400余个。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2002年参与试点的高校64所,发放证书70万册;2003年试点院校扩大到200所,发放证书200万册。 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998年以来,累计参加全国、省、学校重点组团的学生400万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为1500万人次。其中,博士生、硕士生为2万人次。 活动中,为基层开办各类讲座3.5万场次,培训农村青年技术骨干近百万名,解决或初步解决制约生产和发展的技术难题10多万项,发放各类材料、书籍30万份(册),建立图书站3000余个,为百余万名群众免费义诊,赠送300余万元的医疗用品,形成各类调研报告1000多万篇。 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 1998年以来,共举办了三届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及其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其中,评选产生全国三好学生300名,标兵30名;优秀学生干部300名,标兵15名;先进班集体300个,标兵30个。 五、“五四奖学金”、“建昊奖学金”评选 1998年以来,共举办五届五四奖学金、建昊奖学金评选表彰活动。共产生建昊奖600名,其中特等奖即“五四奖学金”获得者50名。 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 1.五年来,参加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中学生达500万人次,提供了约4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2.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6月,18岁成人节已立法的有:北京市(5月4日前后)、浙江省(12月9日)、广州市(10月18日)、汕头市(10月8日)、济南市(9月24日)、厦门市(10月17日)、南京市(4月23日)、武汉市(5月16日)、哈尔滨市(4月28日)、长春市(10月18日)。 3.有固定成人宣誓日的:天津市(10月1日)、上海市(5月18日)、石家庄市(3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5月4日、10月1日)。 4.五年来,共青团中央共评选出26个(次)省级团委、160个(次)市(地)级团委和71所学校为全国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5.评选出10个省级团委、61个市(地)级团委为“走进社会大课堂”全国中学生暑期实践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6.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了“青春辉映夕阳红”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全国确定了北京、哈尔滨、南京、临汾、济南等23个重点城市和1200多个敬老志愿服务基地。 五年来学联办相关活动数字统计 一、“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1999年、2001年分别在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第六届、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确立了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三级赛制,吸引了近十万名大学生参与三级竞赛。最终有2100余件作品参加了全国决赛。参赛作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成果转化不断深化,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共达成协议金额2.011亿 元。2000年,刘庆锋以其参加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为主导产品组建了科大讯飞公司。现公司资产近30亿元。刘庆锋本人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自1999年起举办了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共有1500余件作品参加,吸引到风险投资意向近2亿元。一些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创业团队已进入了实际创业阶段,如澳视公司、科大讯飞公司、中华行知网等。澳视公司是首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作品获得风险投资后组成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该公司销售额近千万元。 二、校园歌手大赛 2002年10月至今,学联办会同教育部、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吸引了29个省近500所高校参与竞赛。最终经层层选拔共有289所院校712件作品进入全国竞赛。目前,评委会已从中评选出100名优秀歌手。 三、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 1996年,团中央、全国学联设立了全国学联济困助学办公室,截至目前,团中央、全国学联已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放“恒安自强奖学金”等各项奖、助学金800余万元,同时还有许多单位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全国学联济困助学办公室已办理“一助一”结对扶助近5000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000余个。自1996年起,每年春节前夕团中央、全国学联都要组织首都高校老少边穷地区留京学生新春联欢会,组织演艺界青联委员为学生表演节目。截止目前约有5000人次参加了这一活动。 四、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 1.协调社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 全国学联联合全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向会员发出公开信,呼吁他们吸纳大学生到各自企业就业。各省级共青团、学联组织同步行动,目前全国共提供近10000个工作岗位,并将所需岗位信息在中青报上以公告方式刊出。 2. 开通并利用好“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 已经开通“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www.yoll.net),目前已有3000多名学生、300多家用人单位的材料上网。网站还开设了心理辅导、职业导航等栏目。 3. 主动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 通过学校团、学组织推荐1000名左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以全国学联的名义向社会推介。目前已将部分毕业生信息汇集成册,通过适当渠道分发,并在“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登出。 4.动员组织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 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公开招募6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支医、支农等形式的志愿服务。 5.宣传创业典型,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组织“创业者风采”报告团,报告会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中医学院、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10000余名师生现场直接聆听了报告,另有近10万师生通过电视、网络视听了报告。根据各地要求,将报告团的录像刻成3000份光盘,免费分发到全国各高校。 |